close

老師:口腔/食道/直腸肛門無吸收功能!
學生:可是醫院有舌下含服吸收、肛門栓劑,我有用過耶,可以吸收吧?


我們的學生很棒,可以由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提出逆向思考,
既有此疑慮,就上網查詢:栓劑、退燒塞劑、舌下含服...

一、栓劑

栓劑為供放置於人體各不同體腔內之一種固體製劑,其形狀及重量,因使用部位之不同而異。


通常於體溫時即能軟化、熔化或溶解,以發揮其主藥之治療功能。

肛門栓劑最常供局部應用,以緩解便祕、痔疾或肛門之炎症。
陰道栓劑、供治療陰道因滴蟲引起之陰道炎,或其他感染。

尿道栓劑較少見,主用於治療尿道炎。

肛門栓劑,也被利用作為產生全身作用之投藥法,

例如治氣喘的胺非林栓劑,和解熱鎮痛用的阿斯匹林栓劑即是。

此種投藥方式, 適合會嘔吐或不能吞嚥的病人或幼兒。

一般的觀念認為由直腸吸收後,
由於在進入全身循環前不會被肝臟代謝,為其優點。
但是,利用栓劑投藥之最大缺點是吸收不規則,難以預期療效。


(中華百科:栓劑)


二、鎮痛退燒肛門塞劑
口服與肛門塞劑同成分,效果相同,高劑量於手術中用非一般用,
成分為二克氯吩、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。
(台大電子報:小兒常用鎮痛退燒藥)


三、舌下含服

舌下含服(sublingual),指使药剂直接通过舌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,完成吸收过程的一种给药方式。
舌下含服给药量有限,但因为无首过(首关)消除(first pass elimniation),药物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被吸收,
药物分子能顺利通过较大分子间隙,吸收完全且速度较快。适用于需要快速比较紧急或避免肝脏的(首关)消除的方法。

药物吸收的速度按快慢排序依次为:吸入-舌下-直肠-肌肉注射-皮下注射-口服-经皮吸收,
可见口腔黏膜对药物吸收较快,仅次于气雾剂,快于肌肉或皮下注射。但舌下用药时,
药效持续期比口服用药短,所以一般仅用于急救。

舌下用药时身体应靠在座椅上取坐位或半坐位,直接将药片置于舌下或嚼碎置于舌下,

药物可快速崩解或溶解,通过舌下黏膜吸收而发挥速效作用。如口腔干燥时可口含少许水,

有利于药物溶解吸收。应注意切不可像吃糖果似的仅把药物含在嘴里,

因为舌表面的舌苔和角质层很难吸收药物,而舌下黏膜中丰富的静脉丛才利于药物的迅速吸收。
(百度百科:舌下含服)


四、口腔黏膜吸收

口腔黏膜吸收(Buccal absorption 或 Oral absorption),是一種透過口腔擴散作用的吸收方式。
藥物或是營養物質可透過口腔黏膜滲透到微血管,再將其帶入體內循環,如此一來,可避免肝臟
胃腸道酵素的破壞,增強效果。口腔黏膜吸收雖然被發現的很早,但僅侷限在醫療產業,
所以關於口腔黏膜吸收的相關知識與市面上可見到的
民生商品
也非常罕見。


 

口腔黏膜主要被覆於口腔表面,總面積約100cm2,厚度約為500-600µm,
口腔黏膜也是口腔內的第一道對外屏障,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護口腔內的組織不受外來物質的侵害。

 

口腔黏膜分角質化上皮和非角質化上皮,齒齦硬齶表面由角質化上皮組成,
占口腔黏膜總面積的25%;舌下軟齶上皮未角質化,占總面積的60%;
舌頭背部的黏膜兼具角質化與非角質化兩種性質,占總面積的15%。
角質化上皮構成口腔的保護屏障,而頰黏膜和舌下黏膜上皮均未角質化,
將有利於吸收。舌下黏膜上皮層厚度較頰黏膜薄,滲透性較佳,
故一般的產品都以舌下黏膜吸收為主。

(維基百科:口腔黏膜吸收)


五、行政院衛生署98年標準用藥教材:認識藥物正確使用藥品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