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中常有

目前分類:T大特訓班 (41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職場文化的前身是學生文化,我這個世代是如此,不知下個世代是否會如此?
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讓高中生多睡一點!

 

 

 撰文/菲謝蒂(Mark Fischetti) 翻譯/張亦葳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晨間日記與曼陀羅手帳術 (晨間日記的奇蹟-易富文化出版2006)

1.用EXCEL寫日記,方便記錄與搜尋,還能設定密碼,相當方便。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小學老師設計的學習單:工作與金錢觀
 

3祕訣,營造溫馨親師座談會

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26630&page=2

 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光武國中班級經營與教學檔案
相當豐富的建置,學校教師也十分用心!
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四十歲的葉丙成,以顛覆傳統的教學方法,致力協助老師建立專業形象,贏回尊重。因為教出優秀的下一代,才能改善台灣未來。

台灣現在遇到這些困境、挑戰,解方就是教育。

我最在意身為老師的價值。父親在大學教書,以前過年會帶學生來家裡圍爐,學生畢業後要結婚,會帶女朋友來家裡給他看。我從小看到這種故事,覺得教書很有收穫、很窩心。這個世界大概只有老師和醫生,能夠很深刻地在人的生命裡留下軌跡。這是很棒的工作。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大腦偏愛紙本書

人們閱讀紙本書時,可能會在腦中建立如地形般的心智地圖,比起使用螢幕閱讀,更容易記住內容、提升理解力。

撰文/賈布爾(Ferris Jabr)
翻譯/鍾樹人

 

重點提要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翻轉教室工作坊

主辦: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、國立臺灣大學教學發展中心 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從第二類組的學生角度來思考.不讀生物的理由.
上起課來便覺得輕鬆許多.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12870

儘管兩國國情不同,但取自國外的教育經驗再發展成為自己的,是必經的路。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(作者王道還,生物人類學者,任職於中研院史語所。原文刊載於聯合報)

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「背誦」成為關心教育的人最痛心疾首的議題。論者口誅筆伐,視背誦為教育的對立面,完全忽略了:教育的具體內容,是傳授值得背誦的知識。
將背誦視為教育的對立面,出自一個直覺的誤解:以為動用理性的過程才是「理解」,而背誦只是不經大腦的機械過程。由於科學一向被認為是人類理性的最高成就,科學教育更強調理解。背誦無異放棄磨鍊理性的機會,更令人難以容忍。
這個看法最根本的問題在於:越是基本的科學事實,越沒有什麼道理,無從理解。例如我們從小就聽說過:光速每秒卅萬公里,是運動速度的極限。這個說法怎麼理 解?當然只能死背。光速的值是實測的結果。物理學者測出光速後,不研究物理的人都能利用這個只好死記的數值算出:從太陽發出的光必須旅行八分鐘以上才抵達地球表面。這個發現令人驚訝、感動:原來我們一直生活在八分鐘以前的世界裡!莊周夢蝶的故事在這個科學事實的襯托下,突然產生了新的意義。
科學的原型是西元前四世紀成形的歐基里德幾何學。這套幾何學是以定義、公設建構的體系,而定義、公設都不是理解的對象。學生先死記,然後學習運用定義、公設演繹出規範圖形、空間的規律—定理—以及利用它們描述現象的技巧。學習這種知識體系,越深入越依賴記憶力提供的便利。健全的知識體系,產生的知識哪怕學生只會背誦,依舊是有用的知識。不會證明畢氏定理,並不妨礙學習這個定理的應用範例。培根說:知識就是力量。他的意思是:利用知識、能產生力量。而理解未必產生力量。
即使最偉大的科學家,都不強求理解。牛頓發明萬有引力概念,解釋太陽系各行星的運行。他拒絕對萬有引力做進一步的解釋,許多學者都覺得困惑。牛頓強調:科學的目的在描述自然;好的理論能精確描述自然、精確預測自然的運行。至於追根究柢,是哲學家的事,因此他不對萬有引力的緣由做任何臆測。
八月初,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一份報告,凸顯流行教育觀的盲點。研究人員分析了四百卅個人的資料,其中最重要的變項是:四歲的行為特徵;七歲 的語文與算術測驗;大學畢業與否。他們發現:學齡前的行為特徵最能預測此人是否能夠大學畢業,而不是七歲時的語文、算術能力。孩子若從小就表現出專注、又能遵循指示的性向,最有可能在廿五歲前完成大學學業。「遵循指示」是最基本的學習能力;在許多情境中,就是背誦。
我們自命為萬物之靈,相信理性是人類最寶貴的天賦,對理性有無限的信心。可是學者(如二○○二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卡尼曼)早已發現,攸關我們生活、生存的 許多認知技巧,不出自理性,而是直覺,或者說簡單的公式(heuristics)。顯然大自然對於我們的理性並不那麼放心。也難怪,十八世紀偉大的蘇格蘭哲學家休姆一語道破:理性只是熱情的奴隸。我們不禁好奇:批判背誦的熱情,到底哪裡來的?
參考資料來源: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科學人2013年第132期2月號科學人觀點/曾志朗撰文

為什麼教育的科學研究,沒能像醫療的科學研究產生有用的轉譯產品呢?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http://a-chien.blogspot.tw/2008/05/excel-vbas-p-table.html
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洪蘭談教養:加分取代減分

洪蘭:對孩子說NO 會扼殺創造力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雖非教徒,但喜歡這番話
「生於基督、活於基督、死於基督、永屬基督。」(單國璽樞機主教)
「在基督內重建一切」(單國璽樞機牧徽上的格言)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用掃除磨練心志與心性.
源自日本.在統一企業也可以看得到的.
讓經營不善的企業與學校起死回生.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千字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梁] 敕員外散騎侍郎 周興嗣 撰

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 律呂調陽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老子(維基百科)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8%80%81%E5%AD%90&variant=zh-tw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弟子規
     
  〈總敘〉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帝君曰:
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,未嘗虐民酷吏;
救人之難,濟人之急,憫人之孤,容人之過;

hoyaza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